读一本书、听一个故事、悟人生铅华。
“最是书香能致远”,爱看书的人,胸有积墨,当书墨经过岁月和实践的淬炼,就变成了演春秋、绎哲理的故事。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读懂读透了书的人,经纬自成,书香四溢,通透真谛。
有这么一个人,有这么一个爱看书、善于讲故事的人。他讲的故事,言语通俗易懂,却让人不忍卒读;情节不蔓不枝,却让人汹涌澎湃;内涵简明扼要,却让人肃然起敬。他讲述的故事凝结成了一本书,书名就叫《习近平讲故事》。他讲的故事,我们爱听。
关于廉政的故事
杨震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,他在履新东莱太守的途中,经过昌邑,昌邑的县令王密曾蒙受他的举荐。为了报答杨震的提携之恩,王密晚上带了十斤金子想送给他,还说: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这事呢。杨震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他:天知、地知、我知、你知,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?
习近平同志讲述的杨震“四知拒金”的故事,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。廉政是党员干部安身立业的底线,有了这条底线,才能明辨是非、懂得取舍、有所畏戒。我曾以为,底线、清廉离我一个普通员工很遥远。但和零售客户打交道久了以后,我才发现,这条红色的底线竟然就在身边!走访客户过程中,总有热情的客户送上矿泉水给我解渴,每次酷热难忍,下意识准备去接这瓶水时,“四知拒金”的故事浮现脑海。一瓶水,2块钱,并不是什么大事,但我们出去开展工作,不仅代表个人,还代表了单位,接了客户的东西,别人会怎么看,以后的客户工作怎么开展?后来,我告诫自己:“莫伸手”这是基本底线,“伸手必被捉”这是恪守廉洁的第一道防线,良好的作风正是在小事小节中建立起来的。
关于品格的故事
徐解秀是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一位老人,红军长征途中,曾有三个女红军借宿在她家。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,红军战士和老人建立了鱼水亲人般的关系。短暂的相处后,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,三个女战士随部队离开了老人的家,却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,留给了老人。老人感慨:什么是共产党?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,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的人。
习近平同志讲述这个故事,是为了告诫所有共产党人: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坚持一切为了人民,一切依靠人民。作为一个劳动者,我是普通的,普通到要操劳琐碎细微,要奔波柴米油盐。但作为一名党员,我又是光荣的,光荣到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,能够传承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,也叫使命担当。现实当中的百亩烟田、千家商铺、扶贫一线都是我们历练品格的战场,给烟农讲解技术再细致一些,为零售客户服务再热情一些,走访贫困户,我们再多付出一些。你、我,我们大家,共同去发扬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,打造我们烟草人为民的党性品质。
关于励志的故事
有一位青年,作为高干子弟,放弃北京大城市的舒适生活,主动请缨来到陕北当知青。在近7年艰苦的知青岁月里,他始终保持着坚忍不拔、勤于学习、乐于奋斗的本色。当听说一个知青那里有一本自己所喜爱的书,他欣喜得一夜未眠,第二天天还没亮,他就徒步三十余里路,去借阅此书。也正是这样一个青年,带领黄土地上的百姓攻坚克难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。他的名字,叫习近平。
这7年知青岁月、30里借书经历,无疑都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。在习近平看来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是一场艰苦卓绝的伟大事业,需要每个人不畏艰难、砥砺奋进。记得在大学毕业那会,同学之间对“好工作”的定义是:钱多、事少、离家近。从趋利避害的本能上来说,“钱多事少离家近”无可厚非,但问题是,一个人高尚的价值在哪里?无疑,个人独善的安逸生活,难以承载起生命厚重的意义。
到行业将近三个年头,对比以往的工作经历,不必像银行时时任务压头、不必像私企每天加班加点,似乎节奏可快可慢,也曾一度求进求退。
于无声处听惊雷!阅读《习近平讲故事》,似暮鼓晨钟,又如黄钟大吕,让人幡然醒悟!“我之所以看得远,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”。辉煌的中国,离不开革命前辈的奋斗,上升的烟草,同样离不开一代代烟草人的奋勇拼搏啊!
书中引述了一百零九则故事,上下千年,纵横万里,展现了习近平作为政治家的全球视野,作为思想家的前瞻思考,作为改革家的历史担当,作为实干家的为民情怀。阅读此书,在字里行间感受荡气回肠,醍醐灌顶;掩卷之后,扼腕沉思,久久不能平复。杨振武先生在该书序言中说:理论是灰色的,而故事色彩斑斓。这个“故事”指的就是鲜活的实践,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党和人民攻坚克难的伟大实践。
“能看到多远的过去,就能抵达多远的未来”,听“习近平讲故事”,体悟背后的温度,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,我们常宁烟草人当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在奋斗中砥砺前行。听“习近平讲故事”,写常宁烟草人的新故事,践行十九大精神,展常宁烟草人戮力前行的猎猎强音!